新學期,新起點,新氣象!學生科學用眼,“視”關重大,千萬要重“視”。開學第一課,從愛眼護眼小知識開始。
近視是指眼睛在調節(jié)放松的狀態(tài)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tǒng)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前。
通俗來說,我們可以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機,眼睛的屈光系統(tǒng)就是“鏡頭”,相當于調焦系統(tǒng),眼底的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底片。近視的時候,底片就不能清晰地呈現(xiàn)相機拍攝的遠景,相當于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出現(xiàn)哪些信號要警惕近視
1.看東西變近:孩子看東西離得很近,例如,看電視、讀書或者玩電子產品的時候眼睛距離很近,寫作業(yè)時彎腰弓背,等等。
在正常的距離看不清,必須通過拉近眼睛和物體的距離才能看清,喜歡湊近屏幕。眼睛處于調節(jié)異常、緊張痙攣的狀態(tài),表現(xiàn)為看遠不清,一方面會形成假性近視,另一方面更易引起視疲勞,加快真性近視的形成和進展。
2.喜歡瞇眼、皺眉、歪頭、仰頭看東西,經常拉扯眼角:孩子瞇眼和皺眉以及拉扯眼角這些小動作可以使眼瞼遮擋住部分瞳孔,較少彌散光線,改善視力。拉扯眼角還能壓平角膜以改變屈光力。這些都可以讓輕度近視的孩子視力短暫提高。同樣的,歪頭、仰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孩子看東西的屈光狀態(tài),從而看得更清楚些。
3.經常揉眼睛、頻繁眨眼:一些孩子因為近視看不清物體會產生眼睛不適,還有用眼過度導致視疲勞,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用手反復揉眼睛。頻繁揉眼可能加重孩子的近視和散光。
4.其他行為異常:孩子寫作業(yè)時抄字不整齊,或者變得脾氣暴躁,甚至厭學;變得不喜歡和人打招呼,容易情緒急躁;和小朋友關系變得不融洽;等等。這些變化都可能是發(fā)生近視的預警信號。當孩子不能清晰視物的時候,可能出現(xiàn)焦慮情緒。
發(fā)現(xiàn)孩子近視怎么辦
發(fā)現(xiàn)以上近視信號,建議家長帶孩子到正規(guī)醫(yī)院或視光機構進行眼部檢查,主要包括視力、眼底、眼軸、屈光度數(shù)等,排除眼部器質性病變和假性近視。散瞳驗光是一種診斷性的檢查方法,對于兒童近視防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散瞳驗光:孩子的睫狀肌調節(jié)能力很強,如果驗光時不使用睫狀肌麻痹劑,孩子又處于假性近視期階段,驗光結果就可能包含了假性近視的度數(shù),導致眼鏡度數(shù)不準確,影響屈光發(fā)育。散瞳驗光可以放松睫狀肌,這時的驗光的結果更客觀、更可靠。
☆確診真性近視:一旦孩子被確診為真性近視,應積極配合眼科醫(yī)生進行矯正,同時也要做好近視防控的工作。
近視是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需要形成個人、家庭、學校、醫(yī)療機構多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有效抑制近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如何預防孩子近視
★每天2小時/每周14小時的戶外活動:無論近視與否,最有效的近視預防手段莫過于戶外活動,而戶外活動對近視防控的核心是光照。“目”浴陽光就是這個道理。
最好是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每天累計2小時,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陽光下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提高眼部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脈絡膜厚度,抑制眼軸增長,控制近視的發(fā)展。
此外,即使沒有陽光,戶外活動也可以讓孩子的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控制用眼的時間和距離:3歲以下的寶寶盡量不要接觸電子產品。在保證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的基礎上,3~6歲孩子每天使用電子產品不要超過1小時,每次不要超過15分鐘。
如果要看動畫片,最好使用電視、投影儀等,保證合適的視屏距離。手機屏幕小,盡量不接觸。
使用投影儀的時候,要注意屏幕的分辨率。有效的對比敏感度可以讓孩子視物更加清楚并減輕疲勞。屏幕的大小也不是越大越好,我們一般建議觀看的距離是屏幕3~4倍對角線的距離。
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不可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遵守“20-20-20”護眼原則:每近距離用眼20分鐘,遠眺20英尺(6米)遠的地方至少20秒。根據孩子的用眼情況,不一定要拘泥于20秒這個時間,可以適當增加遠眺時間。
★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正確的讀寫姿勢非常重要。督促孩子做到3個“一”:眼離書本一尺(≥33厘米),胸離桌邊一拳(6~8厘米),手指離筆尖一寸(約3厘米);不要躺著、側臥或者在移動的車廂看書、看手機。
★合理飲食和充足的睡眠:對于正在生長發(fā)育的孩子來說,飲食均衡和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是健康成長的基石。睡眠不足可能從內分泌、神經、免疫等不同途徑影響眼睛,從而降低用眼舒適度,導致孩子視力下降。所以,在讓孩子攝入充足營養(yǎng)的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也同等重要。